首  页 | 新闻频道 |天台山文化|佛教天台宗| 道教南宗 | 在线 TV | 和合文化 | 浙江播客
走进天台 | 神山秀水 | 华顶论坛 | 彩票网购 | 始丰财经 | 济公故里 | 丹丘摄影 | 房产置业
生活资讯 | 民情服务 | 体育娱乐 | 在线视频 | 教坛纵横 | 人事人力
  您当前的位置 : 天台新闻网  >  书画荟萃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读后感

2020年09月16日 08:27  www.ttxw.cn   [ ][打印

  陈翥 摄

  如果我们刨除书名中的副标题,单单只看“理解媒介”这几个字的话,会发现书名相当浅显,简直像是写给大众看的。但我却觉得,这个标题其实充满欺骗性,因为,“理解”从来不是容易的!

  麦克卢汉在书名里其实想表达的是:你们都在使用媒介,有些人还拥有媒介或投资媒介,所有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媒介,但其实你们都根本不理解媒介,也不明白媒介究竟会给我们的人类行为以及人性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所以他提出了那个著名的副标题——论人的延伸。

  知道麦克卢汉就会晓得他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他用一种先知式的语言来阐释,有点像希腊德尔斐神庙里的三言两语,比如有名的神谕“认识你自己”。这种特别短促的警句,每个人看到以后都会产生很多复杂的联想,但是每个人又并不真的懂。麦克卢汉非常擅长此道。比如:“热媒介有排斥性,冷媒介有包容性”;“自我截除不容许自我认识”;“由于不断拥抱各种技术,我们成了技术的伺服机制”。他的这些“金句”特别让人印象深刻,同时又似乎拥有无尽的阐释空间。

  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人的延伸”观点认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媒介的产生和发展其实质都是从人的感觉的集束中分离出的一种感觉的发展。比如电视是眼睛的延伸,广播是耳朵的延伸。这一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这个观点并不是严格的科学考察的结论,只是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热媒介”和“冷媒介”由麦克卢汉就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著名概念。热媒介是高清晰度,低参与度的媒介,接受者不需要过多的感官或联想活动就可理解,而冷媒介则传达的信息模糊,是低清晰度高参与度的媒介,需接受者动员感官配合与丰富联想才能理解。比如照片是热媒介,电话属于冷媒介。该理论的启示意义是: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

  地球村的概念是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提出。地球村在今天的社会已经变成了现实,“地球村”的主要含义不是指发达的传媒使地球变小了,而是指人们的交往方式以及人的社会和文化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交通工具的发达曾经使地球上的原有“村落”都市化,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被迫中断,由直接的、口语化的交往变成了非直接的、文字化的交往。而电子媒介又实施着反都市化,即“重新村落化”,消解城市的集权,使人的交往方式重新回到个人对个人的交往。

  结合到现代生活,总结出以下几点看法:

  媒介是人的感知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是听觉和视觉的延伸……

  媒介即信息:这些媒介工具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人民,影响了我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前人们往往更关注信息内容,而作者认为更应该关注的是载体。如交通工具的发展改变了出行、休闲方式等,和具体运载什么没有关系。

  关于作者理论的一些延伸:未来,信息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随着媒介的发展,信息会越来越多,但是谁能解读分析利用加工信息,谁就掌握了最先进的生产力。

  关于学习。单一看书只是视觉,而老师讲课是视觉+听觉;而写下来又多了触觉。更多激发身体的感觉,能更多地留下知识和记忆。

  这本书,不管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行业,都应该阅读一下,各取所需或者单纯抱着了解时代特征,思考电子时代发展现状和去向的想法也务必看看。

  (虞双阳)

稿源:   责任编辑: 郑鸿秉   责任审核:许群芬  



相关稿件
 
精彩推荐
· 古道悠悠不了情
· 诗天台/在国清寺
· 寒山写诗赞天台
· 在那诗僧隐居的地方
· 风光绮丽华顶峰
· 故乡守望之赭溪
· 走进鹧鸪山下老家
· 王里溪:宰相故里的如烟往事
关注网站微信公众号
精彩不错过
图片新闻
 

关于本站 | 本站声明 | 本站广告 | 不良信息举报

浙新办[2007]29号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号:浙ICP备07507453
天台县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浙江在线技术中心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