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到无患子的价值后,我再没有离开过这个行业。我把它当成事业来经营,越挖掘越有意思。这是我的兴趣所在,而非赚钱工具。”肖可青说。
浙江天台,佛宗道源之地,也是无患子的发源地。这个地道的天台汉子,二十多年来一直孜孜不倦地研发无患子产品,如今,他已在这个行业独占鳌头,堪称国内无患子产业第一人。
深耕沃土,在源头上寻找“甘泉”
肖可青出生于我县坦头镇一个叫下宅的小山村,从小便对农业很感兴趣。
1994年,刚从台州农校农学专业毕业的他开始寻找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千百年来,当地村民对无患子有着别样的感情,一直保有采摘野生无患子树的果实用作洗漱用品的习惯。
“当时我只知道它古话叫‘皂树’或‘桂圆皂’。老人们都说,这是纯天然的洗涤剂,无毒无害,可以洗头、洗脸、洗衣服、洗瓜果蔬菜,是个好东西。但随着市场上价廉物美的化学洗涤用品兴起,越来越多的人购买洗衣粉、沐浴露等,虽然生活便利,可村子里的水不再那么清,那么甜,环境也大不如前了。”为了深入了解这一乡土植物,他翻阅了大量资料,认识到无患子原产长江中下游地区,后来才传入印度、日本,除了果实有日常生活中的洗涤功能,其树叶还有丰富的药用价值,木材可天然防腐防虫。
“天台有野生无患子资源分布。我想把家乡的自然优势利用起来,让年轻人也用上这种环保、健康的植物洗涤产品,让更多人知道这种古老的植物。”肖可青与无患子的不解之缘由此结下。
但在那时,整个无患子产业在国内还是空白,对于一个农家子弟而言,不仅缺经验,也没有资金可用来投资办厂,如何走出一条创业之路呢?
“我一边查资料摸索,一边走访省林学院、中国林科院的专家,请他们指点迷津。”肖可青告诉记者,老师们对他从事植物洗涤剂研发十分支持,也指导他从苗木培育入手逐步探索。“无患子树生长迅速,便于管理,到了秋天树叶金黄,很适合用于城市行道和小区的绿化、美化。专家的指点,更加坚定了我开发无患子产业的信心。”
升级洗涤理念,墙里开花墙外红
1997年开始,肖可青开始与家人一起培育无患子苗木。
“当时一片空白,没有可借鉴的培育资料,我摸着石头过河,在育苗和种植上琢磨了许久。一开始是直接将种子撒下去,但种子外面有防水的角质层,成苗率不高。于是我尝试以激光微创在种子上开了个零点几毫米的小洞,再对种子作浸泡处理,这样一来,育苗的存活率提高了。”肖可青说。
无患子树从种植到结果,需要四到五年时间,长出的果实可用于下一轮种植,真正进入盛产期则需8年左右。在种植苗木期间,通过不断改进种植技术,肖可青试验种植的无患子树慢慢从几十棵达到了几十亩。
令人意外的是,无患子的口碑和销量率先在国外打响。
2003年,肖可青在线上平台挂出出售无患子苗木的信息,没多久,一名法国华侨找上了门。
原来,法国华侨的两个孩子对化学洗涤剂过敏,多处求医后,中医建议用无患子替代洗衣粉。肖可青听后,当即送了对方十来斤无患子果实。
“法国华侨将没加工过的无患子果实带回去后,直接装入棉布袋扔到洗衣机内使用,一段时间后,孩子的过敏症状消失了。”肖可青没有想到,这位华侨在法国拥有100多家连锁超市,在他的推广下,超市买入了几百公斤无患子果实试销。
“国外客户追求环保、原生态,天然果实销向国外用作洗涤剂反响不错,无患子洗涤一下子就在超市做开了。目前,客户的年进货量已经稳定在几十吨,真是墙里开花墙外红。”肖可青说。
除了法国市场,美国的环保人士也对这一生态产品非常看好,客户陆陆续续将无患子果肉带回美国,目前年销量在10吨左右。
兴林富民,推进无患子产业化发展
从注意到无患子,到开始研究、种植,并慢慢规模化,再到成立公司,如今肖可青已在这个行业扎根二十余年,而他培育无患子新品种、研发植物洗涤剂的努力,也获得了各级政府和机构的支持。
“培育苗木之初,还没有品种好坏之说,判断当地是不是适合种植的重要参考依据在于当地有无野生树种。1998年前后,我花了两三年时间在各地考察,关注土壤条件、极端温度、降雨等情况。无患子的适应范围北至河南、山东,南至台湾、越南、尼泊尔、缅甸,对土质酸碱度的要求不高。”肖可青说。
2005年,肖可青在天台三合镇承包了将近2000亩的荒山荒地,大片培育无患子种苗,由他独创的激光破核催芽、树形矮化丰产等技术获得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也就在这一年,我注册成立了天台县满园春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在各地迈开产业化新进程。”肖可青说。
2008年,他到福建推广无患子种植技术,当地政府十分重视,推出百万亩种植计划为其提供方便。同年起,通过种苗输出,他开始在福建、湖南、贵州、江西等地发展合作基地。
2009年,他撰写的《无患子科技产业化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重视,台州市第二届兴林富民现场会在他的基地召开,我县更把发展无患子产业作为兴林富民工程写入2010年的“两会”报告。“无患子种植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季节性较强,荒山荒地就可种植。山区劳力转移后,留守老人通过粗放管理就能获得收益。”
在种植过程中,肖可青也逐渐意识到,品种的好坏将关系到种植效益。
“个体之间生长的经纬度不同,形态也是不同的。以川滇无患子的品种为例,生长季短、怕冻,适合于产地及产地周边的几个省。”2002年,他邀请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采集了全国60个地方的无患子品种,计划选育出几个优良品种建立种子资源库。今年,亚林所对无患子的研究已经进入品种认定阶段,通过认定后将会发放良种证,对成长期短、果实大、产量稳定的品种进行推广。
2017年,肖可青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组建浙江满园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专业从事无患子产品研发、生产的重点企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几年的创业开始结出硕果。最近,公司投资总额超过1000万元的四条全新生产线通过验收,助力国内无患子产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