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文化:
天台山产茶早在秦朝桐柏一带就有以茶治病的传说,而有文字记载最早则在三国吴赤乌元年(238)道士葛玄“植茶之圃已上华顶”,距今已有1768年,这也是有文字记载浙江最早产茶之地,至唐宋时期,天台山云雾茶已是“遍山皆有”,茶树种植遍布全县各地。唐陆羽《茶经》、宋《赤城志》均有记载。明清以来,天台茶叶时兴时衰,解放以后60—70年代为茶叶发展第一高峰,全县茶园面积达到3万余亩,此后又跌入低谷,至2000年全县茶园面积仅存2万亩左右,2000年后随着名优茶的兴起,进入茶叶发展第二高峰,特别是2005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千吨万亩有机茶工程”以来,我县茶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至2007年底,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6.5万亩。
1999年,时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家扬约请中国茶叶研究所古茶树专家虞富莲、姚国坤两研究员专程前往华顶归云洞进行实地考察后证实,华顶归云洞前的33丛茶树为“进化型古茶树”,与史料记载相吻合。王家扬为此撰写了“葛仙茗圃”碑文,由天台县人民政府立碑予以保护。
南朝诗人、佛家谢灵运(385—433)将天台山茶籽带至杭州灵隐寺下天竺香林洞一带种植,这也是天台山茶最早传出天台山的历史记载。
唐贞元二十年(804)日本僧人最澄法师入天台山国清寺、真觉寺学习佛经,归国时带去天台山茶籽种于日本比睿山的日吉茶园(今池上茶园),成为中国茶种最早走出国门,而传遍世界各地。
元和元年,日本弘法大师空海也携回不少天台山茶籽分种日本各地。
唐文宗太和元年(828),新罗国(朝鲜半岛)遗唐使金大廉获赐天台山茶籽,播于今韩国智异山。
宋绍熙二年(1191)日本荣西禅师带去大量天台山茶籽分种于日本各地,并大力推广吃茶养生,为日本茶道的产生和形成奠定了基础。
宋淳祐元年(1241)日僧圆尔辨圆亦带回天台山茶籽,种于日本静岗县,如今成为日本最大产茶区。
我国四大茶叶太斗之一的陈橼教授在其所著的《中国茶叶通史》中称:“茶由台州(天台)传到庆元而入福建”。
从以上所列史实,现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在《浙江名茶处处香》一文中称:形成一条从古老的天台山经古越国都绍兴到明州(宁波)出海东渡的“茶叶海上之路”,天台山传播的茶种不仅成就了世界级名茶“西湖龙井”,更成为日本、韩国茶叶栽培及茶道文化的源头。可见我们天台山茶叶在茶叶史上的地位是何等之高。这是天台山一个十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二、产业现状
1、产区分布
天台全县15个乡镇街道均产茶叶,但主要分布在石梁(4500亩)、白鹤(4000亩)、三州(7500亩)、雷峰(14000亩)、泳溪(6600亩)、龙溪(1500亩)、街头(1500亩)、平桥(2000亩)、坦头(1500亩)等乡镇,全县茶园总面积6.5万亩。
2、茶类区分
天台历史上以生产炒青为主,统称天台山云雾茶,2001年以来,随着国家对龙井茶实行原产地保护,我县部份乡镇划入龙井茶原产地范围,全县可分为天台山云雾茶(包括石梁、泳溪等)和天台山龙井茶(包括白鹤、三州、雷峰、龙溪、街头、平桥、坦头等)两大产区。
3、产量、产值及品牌
2007年全县茶叶总产量1370吨,总产值1.2亿元,其中龙井茶约850吨,年总产值在9000万元左右。天台山云雾茶一直为浙江名茶之一,2003年、2006年连续被评为浙江名牌产品,2005年被评为台州著名商标。
三、品牌建设
天台山云雾茶外形细紧挺秀显毫,香气高锐浓郁持久,滋味鲜爽清冽回甘,汤色清澈嫩绿明亮,具典型高山云雾茶之特色,自古就有“佛天雨露,帝苑仙浆”之称。
近年来天台山云雾茶获奖一览表
时间(年) |
获奖名称 |
说明 |
1999 |
浙江省名茶、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 |
|
2000 |
杭州国际茶叶博览会国际名茶银奖 |
2001 |
浙江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 |
2002 |
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 |
2003 |
上海茶叶博览会、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浙江省名牌产品 |
2004 |
宁波茶叶博览会、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 |
2005 |
济南茶叶博览会、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台州市著名商标 |
2006 |
北京马连道茶叶博览会、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浙江省名牌产品 |
2007 |
浙江省第二届绿茶博览会、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