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天风先生是天台城关人,毕业于上海大学,瞿秋白、于右任是他的老师,在他个人历史上,做过不少轰轰烈烈的事,但最辉煌的一页当属在绍兴与周恩来相处的那几天。
民国28年(1939年)3月下旬,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在皖南泾县云岭检查过新四军军部工作后,取道旌阳来绍兴视察。消息传来,绍兴振动,人心振奋。曹天风此时任绍兴抗日刊物《战旗》杂志社社长,绍兴各界公推曹先生迎接周恩来的总代表。3月27日傍晚,曹先生在郊外船埠头迎来了一身戎装的周部长。周恩来挽曹天风共船返航途中,曹先生代表绍兴各界群众向周恩来表示欢迎后说:“从‘五四’起,在我国知识分子心目中,周部长就是大家的革命思想启蒙老师。今天,我以学生的身份向导师致敬!”周恩来忙立起身摆动双手谦虚地否认说:“不敢当,不敢当!革命思想启蒙老师能有几个?倘能做个革命战士已满不错了。”
28日,周恩来视察浙江省第三区政工指导处和《战旗》杂志社,与两处工作人员举行座谈。周恩来翻阅了《战旗》合订本后兴奋地赞扬说:“《战旗》办得不错,对动员群众抗日功不可量。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特别显眼。希望往后继续宣传有关提高民族意识民主气节的内容,鼓舞两浙青年投身到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中去,为抗日再建新功。”盛赞曹先生及其同人的工作成绩,对他们的抗日热情深表钦佩。
28日晚上,万人汇聚龙山越王台,举行欢迎周部长火炬大会。曹先生代表绍兴各界热情洋溢地致欢迎辞。周部长在答谢讲话中阐述了国际、国内形势,重申中共中央提出的持久战思想,号召浙西沦陷区青年奔向大后方,投身到民族解放战争的“向祖国运动”中去。讲话中高度评价曹先生对有些政治团体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对世界发展趋势的论断。
29日,曹先生陪同周部长去稽山拜揖禹陵。在禹陵前,曹先生说:“大禹公而无私,在外十三年,凿龙门开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个一心一意为黎民百姓而劳瘁的千古伟人。”又说:“禹虽相传是鲧的儿子,但两人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截然不同。鲧用阻遏法治水,东拦西溃顾此失彼,九年无成;禹则根据地行因势利导,终于治平洪水,百姓受福。”周部长说:“中国历代统治者大都没有学好大禹治水这一课,都只晓得粗暴遏制,却不知道如何疏导,所以出现了不少专制魔王,遭到老百姓的抵制与反抗。”
30日,曹先生陪同周部长去东门外皋埠一带察访民情,带便研究如何解决当地粮荒问题。回程中顺道参观了东湖名胜。由察访民情联想到“奉祠”家乡绍兴十几年的陆游。曹先生说:“陆游家居时,经常接近农民,常到他们家里去作客,写了不少反映农家生活的诗。”周部长接口说:“论宋诗的魁首不该是苏东坡,应该是陆游。陆游慷慨悲歌,如《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直到临死还念念不忘收回失地恢复国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可为万世国民特别是今天的国民所师法。” 晚上,周部长书写诗轴一幅赠给曹先生,辞曰:“山中岁月纪春王,颁发何须辨鲁唐。此日甲兵栖月纽,相期镜渡吹钱塘。檄传英霍军威远,势压杭嘉士气扬。成败区区君莫问,中华终竟属炎黄。”跋曰:“因抗战机缘得来故乡扫墓,承曹先生远迎,复得聆谠论,极感奋,录吾绍沈复生先生近作,应天风先生雅嘱,呈留纪念。”下署:“周恩来,民国廿八年三月卅日于绍兴城”。
31日,周部长拜别故乡父老,取道诸暨去金华视察。曹先生又亲自送周部长至西郊,握手送别后伫立良久,目送周部长骑马西去的人影,感到无限依恋与惆怅。马背上吟出了《送客度沦区》:“据鞍忍论今天下,蜀魄犹号古帝乡。万里危途独归去,青山影压帽檐斜。”随即草书片纸,派快马追送远去的周部长,以表惜别之情。
周恩来与曹天风交往的有关情节,以摄入电视连续剧《烽火千里行》。今天,《战旗》杂志和周恩来赠曹天风先生的题辞,一起在绍兴“周恩来祖居”展出。在今年新辟的“周恩来广场”的周恩来铜像旁,竖立起周恩来书赠曹天风的题辞碑。